解讀單位 | 發布日期 | 2022-04-26 09:51:31 | |
---|---|---|---|
解讀類型 | 部門解讀 | 解讀方式 | 文字方式 |
相關鏈接:關于全市一季度“開門紅”總體情況的通報
問題1: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實體經濟比較困難,面臨的挑戰壓力非常多。請問下一步如何更加做好企業服務?
今年以來,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紓難解困政策措施,結合黃石實際積極研究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實施“周末跑工地”、“雙千”掛點包保、“企業家早餐會”等服務機制,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但是,外部環境復雜性不確定加劇,國內疫情多發,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比如,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部分企業出口訂單大幅下降,產業鏈供應鏈受阻,企業普遍反映物流成本上漲10%—20%,融資、用工等方面問題仍然突出。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精準服務、靠前發力,全面下沉幫扶力量,重點抓好5個方面工作。一是更大力度推動紓困解難政策落實落地。組織開展中央、省、市紓難解困政策落實情況專項督查,確保上級政策落實落地,市級政策發力見效。二是破解物流不暢。加快對重點工業企業調研,建立關鍵材料、重要產品物流需求企業“白名單”。督促市、縣兩級疫情防控指揮部主動協調企業上下游,堅決不搞層層加碼,確保物流供應鏈暢通。三是破解融資難。用好“東楚融通”平臺,落實降息降費等舉措,協調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力爭全年新增貸款達248億元。四是破解招工難。建強用好產業用工聯盟,優化完善招工獎補政策,拓展招工范圍,做到本地留、外地招兩手抓,引導高端制造業人才在本地就業,力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萬人以上。五是破解用地指標難。做好耕地開墾,創造更多資源平衡建設用地項目,實施“畝產論英雄”,把寶貴的土地配給最好的項目、最優質的企業。
問題2:投資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我們看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請問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狠抓重大項目建設,落實“一月一簽約、雙月一開工、季度一拉練”工作機制,呈現出大項目大突破的良好局面。但是,我們看到項目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占投資總量40%的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6.1%,低于全市投資增速4.5個百分點,特別是工業技改投資僅增長0.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2個百分點;全市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還有50個未實質性開工;36個省重點項目還有8個沒有入庫,完成年度投資進度落后時序7.5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4個方面工作,不斷掀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新高潮。一是緊盯落地抓招商。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創新招商方式,積極籌備光谷“光芯屏端網”產業推介、校友回黃等重點招商推介活動。全面清理去年以來簽約未落地,開工不落實的項目,逐一明確解決措施、開工時間和責任主體,確保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二是緊盯政策抓謀劃。聚焦長江大保護、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等重點領域,精心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實項目儲備庫。三是緊盯開工抓前期。組織開展重大項目前期集中攻堅行動,實施“周總結、旬梳理、月調度”工作機制,力爭大泉路快速化改造、大廣高速新增東方山互通等90個重點項目前期工作7月30日前全部完成,年底前開工建設。四是緊盯投產抓建設。持續開展項目攻堅,強化項目要素保障,統籌推進省、市、縣三級775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力爭全年竣工投產20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