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巍巍?梁堅義
2022年的12月,武漢都市圈尤為忙碌——
“楚天第一路”武黃高速公路70.299公里路段“無收費”通行;都市圈人才一體化互動融通機制推出;《武鄂黃黃規劃建設綱要大綱》正式印發……
2022這一年,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疫情的反復沖擊,黃石“融圈連廊”極不容易、極不一般、極不平凡。
這一年,振奮人心
2022年6月,荊楚大地又迎來一個“歷史節點”。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重點建設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這是省委賦予黃石建設武漢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新使命,也是黃石歷史性重回省域發展核心位置的新定位。
山水相連,人緣相親,風物相同,習俗相近。
緊扣“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钡目傮w要求,黃石在創新協同、產業協作、交通互聯、開放流通、市場融合五個方面作示范,奮力打造武漢都市圈核心城市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
藍圖繪就、實干落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親自推動,各地各單位積極行動,與都市圈城市進行全面對接。
擊節而進,拔節起勢。黃石市“同城辦”接受“武圈辦”的協調與領導;組建起交通協調組、科技發展組、產業招商組、公共服務組和生態環境組。
黃石還建立了日常調度機制、內部辦公會議制度,完善了定期工作報送和督查通報制度,研究出臺了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了年度重點項目(事項)清單。
源于發展,更為了發展。融入都市圈、發展都市圈,不僅是經濟實力增長,更包括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黃石開通“都市圈通辦”窗口,410多個事項跨市通辦;公積金、社保服務、不動產登記等多項業務可“居家辦”“網上辦”。
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社保參保數據、工傷保險醫療專家庫實現了互聯互通。3家定點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省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實現跨省、跨市住院直接結算……
時光不止,步履不?!?/p>
連日來,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第二次電視電話會議推出了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相關舉措;
黃石黃岡區域協作線上座談視頻會,就交通互聯、產業互補、人才共育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溝通;
黃石、黃岡、鄂州三地人社部門就領取待遇資格認證、工傷調查信息互認、和諧勞動關系互建等六個方面,簽署了互通互認合作協議書。
針對當前,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產業同鏈、科技同興的“黃石元素”明顯不夠的問題,市政協委員胡細銀建議,要深度融入都市圈的大規劃、大交通、大產業、大體系之中,努力建好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核心”。
這一年,大道致遠
大道致遠,鵬程萬里。
2022年12月30日,《武鄂黃黃規劃建設綱要大綱》正式印發,支持黃石打造都市圈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大綱》一經印發,引發社會各界熱議。市政協委員陳雪梅建議,協調好黃石、鄂州、黃岡三地交通部門,推動沿江交通環線設計與建設,緩解鄂州花湖機場開通給黃石帶來的物流、車流壓力,加快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
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交通互聯是“先手棋”。黃石充分發揮臨江、臨港、臨空、臨光谷優勢,全面接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航運網、高鐵網、航空網,打造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重要節點。
建強一個核心港區,深度挖掘水港貨運優勢,黃石加快將棋盤洲港區打造成長江中游大宗商品轉運樞紐港和貿易港。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業務,融入中部陸海國際運輸大通道。
謀劃兩批快速通道,實現全域全面臨空臨光谷,黃石對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深度融入全國“公鐵水空”立體交通運輸主網絡和武漢光谷科創大走廊。
從紙上謀劃,到生動實踐——
協同黃岡市、鄂州市,在省交通運輸廳主導下,聘請交通運輸部下屬綜合規劃院編制《黃鄂黃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規劃》。
黃石、鄂州、黃岡三地聯合申請創建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摸排出黃石可申報落地的項目24個總計92億元。
市政協委員張陶然建議,要繼續布局好區域交通一體化“棋局”,搶占區域港口優勢“棋眼”,謀劃好貨物流通“棋線”,加快推進對接武漢和花湖機場的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建強港口功能,做優多式聯運;推動物流功能升級,補齊鏈條短板。
如果交通是興城之器,科創更是驅動之“核”。
2021年6月,湖北省首個“科創飛地”——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進駐武漢;去年7月,位于大冶湖生態新區核心區的黃石科技城開園。
作為光谷科創大走廊黃石功能區的重要平臺,“研發在武漢、制造在黃石”“光谷科創大走廊、向東直達黃石港”的格局已經形成。
從一江通聯、一路相連,再到如今的多維相通、高度融合,武漢黃石從地域相接優勢起步,逐步對向靠攏,以科技創新為交匯點,在相互融合、相互推進中,繪就發展“最大圓”。
這一年,希望升騰
在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中,武漢黃石正在續寫同頻共振、聯手筑夢的嶄新篇章。
落子、破局、突圍、前進!融圈入群、一體發展,產業同鏈必定先行——
這是一幅充滿希望的圖景:立足產業基礎,黃石以“光芯屏端網”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以生物醫藥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以高端裝備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產業、以高性能基礎材料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節能環保產業五大主導產業,正在加快與武漢城市圈融合發展,新的增長極正在加速形成。
這是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打造武黃產業共同體,黃石已聚集“光芯屏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100多家,基本形成了覆蓋PCB、顯示終端、半導體、激光的產業鏈。
如今,黃石200多家規上制造業企業與武漢相關企業建立穩定的產業鏈配套,約占黃石規上制造業企業總數的30%,成為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的重要配套。
沃土之上,風起云涌。競相發展比態勢,產業融圈中,黃石產業更需加鋼淬火鑄脊梁。市人大代表朱勇強認為:黃石臨空經濟區發展空間大,地域遼闊、空間充裕,區位優勢顯著。建議黃石臨空經濟區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建立聯席機制,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和產業轉移承接。
有共同的期待,就有相信的理由!在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征途上,黃石人鏗鏘奮進的腳步,定能開拓新時代的壯闊新天地。